Drake's Weblog

1 minute read

來隨意聊聊,待在太極影音的研發工程師們,用了些什麼服務。隨手撿了四個太極研發部有在使用的 web services 拿來說說,隨意聊聊…

根據 programming 有名的草根人物約耳(Joel Spolsky)的一篇文章裏頭提到的,如果你要測試一個軟體團隊,可以使用他提出的 The Joel Test,裏頭簡要地列出了 12 個是非題,受測者只需要回答 Yes / No 就可以得出當論來。

我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在進太極的一開始,那個屬於 Building 3D Animation Pipeline 的 2005 年,就開始使用 version control system 了。這不過是一件非常稀鬆平常的事。哪一家軟體公司現在還沒有在使用任何這類系統的? 應該是很難找到了。我們只是把寫的程式碼、整個 3D workstation 會用到的 OS 系統環境設定檔、workstation 安裝 scripts、以及使用 Java 開發的 tracking system 都放進了 SVN,就這樣而已。

後來,我們開始小小使用了 trac,借用它那比 cvsweb 更好用一些的界面,也就僅此而已,當時並沒有好好利用它的 ticket。不過後來我注意到我們的 system team 比我們還來得頻繁地使用 trac 的功能,。

未來呢,我們正在計畫建一個 new production pipeline system,裏頭的 file hierarchy 變得不再明朗,整個 production 在 version control system 下頭運作,其中有一些相關的問題,像是 backup policy, 3D app open/close/save integration, asset/scene/shot/sequence status, …還在整理中,同時得考量對於 storage, network 的 performance 的影響。為了達到這件「消除檔案架構的限制與規範」,得準備好多工作,寫上好多程式,做一兩個 project testing 才行。這也許是下下一版才有可能實現,不過我希望能早日推成。

PS. 據說,Pixar 的 artists 都會使用 check out, commit, update 等指令來工作~ ;)

我們都曉得,Wiki 最大的特色就是「隨便說,隨便記,整理? 這以後再說吧」。至少,Wiki 就我來說,最重要的就這麼一點而已。於是在引進研發部時,第一件要聲明的就是「隨便記,把它當作你的筆記本用」。接著才去介紹 hyperlink by writing 的特色,與 wiki 其它比較常用到的語法即可。

雖然說,我們引進了 Wiki,其實使用的情況是斷斷續續的。一方面是身位主管的我,過於隨性放任,且沒有什麼計畫性地執行,一直本著「大家都會自主地做一些事」,然後常常就這樣虎頭蛇尾失敗了;另一方面,其實我自個兒就會發懶 :p

後來,production team 的人開始注意到 wiki,這要起始於動畫部門。動畫部門的志明(我們的準新娘)有天寫了一篇一些想法,這一篇引起我注意的 blog,提到了志明他想試試看使用 wiki 來協助一些製作流程的。

他有動機,我手上有現成的環境,那,為什麼我不順水推舟一下,幫他(也等於是幫大家)一把呢?

接著就是有趣的事接二連三展開來了。首先是帶領 stereo team 的 Timothy 也開始使用 wiki 來說明工作流程,於是開始有更多的人“被迫“要來看 wiki,接著是比較積極的志明召來一群 animators 請我給他們上一堂 wiki 課,好讓更多人可以投入 wiki 寫作。最後是 production team 的 TongYi 大量使用 wiki 來傳達一些 production pipeline 的細節。自此,雖然寫的人不多,但是看的人慢慢增加。

Blog 是最晚最後出現的一個服務,起源於有兩次的 RD meeting,我們聊到 production team 開始有了各自的評量標準,而採「放牛吃草」太久的研發部(當然,這只是一種誇大的說法,但不失為反映了部分真實情況),似乎沒有明確的標準。

要大家每週(或每日)寫 report 給主管,好讓我更清楚了解每個人的工作狀況,從而比較好決定出工作的分派與規畫,要做到這點不難,只要有權勢的主管發號命令下去,而且這些 report 的確會在事後反應在每個人的考核或個人表現上頭,那就可以執行了。但根據我的經驗,如果你想要營造出一個具有高度產能與活力的研發部,report 這一點是行不通的,它只適合給那些會「聽話,按步就班的研發工程師」使用,對於「腦子鬼靈精怪,會為了更遠大的目標而想出不同作法,然後努力實現它,或甚至不惜要與整個既有的系統對抗的人」來說,就顯得非常不適合了。

最後,我們同意試試看以 blog 來代替 daily/weekly/task-like report,一樣採個人自願性質書寫,內容以工作的進展呈現為主,所以寫出來,只有自己與同一個部門的人看得懂即可,無需像 wiki 那樣是要寫給跨部門的人看的,更不用像原來的 daily/weekly report 一樣,有固定的時間或格式要求。

喔,對了,還有一個我們整個 3D 部門都受惠的內部網站:3D web。這個由 Filip 獨立運作,每天把他閱讀了來自世界各地的新聞,從中過濾出相關性高,或是重要的,然後以圖片、影片為主的新聞,轉貼到我們內部的這個網站。

目的很簡單:讓內部的同仁,可以在很輕鬆的情況下,額外看到一些經過整理或甚至是有部分中文翻譯的文章,而且就在公司內部,不需考慮網路連線速度的問題。

某種層度上,這個 3D web 有點像是公司內部用的 3D news portal,只是總編+編輯+記者只有一人,速度慢了些。但就像 Filip 跟我說的,像這類的 portal site,最重要的就是第一手新聞獲得的速度,加上簡要的中文翻譯。只要能在非常接近第一時間下拿到新聞,就有一定的價值。


究竟一個一路發展下去,有前景的數位內容產業,科技在裏頭扮演怎麼樣的一個角色,應該要怎麼執行,怎麼步步為營導入到所有從業人員的心裏頭,我還不曉得答案。更遺憾的是,我也還沒有累積到遠在美國西岸的電影動畫王國的作事方式,所以無法說出更多更有力,更鼓舞人心的看法與事務。

不過我深信,只要我們的團隊成員正確,腦子清楚,懂得不要閉門造車,懂得勇於改變現狀,懂得有勇氣承擔必要的責任、孤立與堅持,那自然會一步一步地……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Recent posts

Categories

About

You're looking at Drake's words or statements. All opinions are my ow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