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一天,一位工程師決定多“讀“點書。
於是他參加了一個訂閱制服務。
付了費,每週都有說書人導讀幾本書,
用瀏覽器上網就能“看“到這些影片。
過了一陣子,他想說,也是可以好好利用上班搭公車的時間。
於是他在想,是不是可以把那些用“看“的影片,轉成用“聽“的?
手機配合耳機,在短短不到半個小時的上班公車途中,感覺至少可以“聽“個一本書,挺不賴似的!
研究來研究去,分析東來分析西,幾天又過去了。
終於,他大概歸納了一下他的需求與目標:
- 找個方式把付費的那些影片,抓下來存放在自己的電腦,然後再把它們轉成音檔格式。
- 再找個方式把音檔放進手邊的 iPhone。如果能把音檔變成一個 podcast 節目的話,似乎更好!
- 希望音檔愈小愈好,這樣就可以不用顧慮網路流量或是手機的記憶體大小。但至少也要聽得清楚說書人的聲音。
- 希望可以盡可能的自動化。因為影片每週都會推陳出新,希望 podcast 的節目也能(半)自動跟著更新。
於是他開始了他的計畫,以工程師的方式去執行。
首先,感謝這個付費影音服務很不嚴謹。
可以是礙於預算與技術考量,或是想要試水溫,覺得不需要太在意很多細節。
它的網站雖然要經過付費並且登入才看得到,而且影片的存取,也有小小的保護一下。
但對於一位工程師來說,全球資訊網(WWW)是個非常公開與開放的架構,
只有小小的保護等於是沒有保護。
只花了一下子,他就把影片們都通通抓下來了。
第一個任務搞定!
接著,他上網研究了一下 podcast,大概看個幾個小時,就自稱他懂了。
非常的快,就真的只是幾個小時,就懂了!
但真要他介紹一下,又吱吱唔唔好一陣子。
最後,他想說,不然這樣好了,我去找個現成的軟體,先透過手工操作,弄個 podcast 出來再說如何?
於是大家就通過了,也沒有人再去在意他是不是真的懂 podcast。
事實上,沒有人在乎 podcast 的細節需要懂多少。
初試啼聲:Feeder
他試了蘋果電腦上的一套叫 Feeder 的軟體,很厲害的樣子。
很快的,他就用 Feeder 生出了一個 podcast 需要的 RSS 2.0 feed 出來。
把這個 podcast feed 連同兩三個轉好的音檔,上傳到一個網路上的個人空間。
接著他試著用 iOS 原生的 Podcast app 去開這個 podcast feed,
一切順利,直接就可以播放,還可以上一篇下一篇順利的操作著。
It just wor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