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版型的小小改變…
因為右邊欄位一直對不齊,而且不同的瀏覽器,看起來會不一樣,感覺有點醜。
決定使用 Yahoo! UI Library 裡頭的 Reset CSS。透過它,可以先將所有 html 語法「歸零「,這樣在每個瀏覽器下看起來的樣子,就都差不多了。這裡有一些介紹。
先是把右邊欄位的位置調好。
最後是調整好內文的間距與列表前要顯示的數字,就完成了,感覺整齊多了。YUI Reset & Font CSS 實在是個不錯的東西,而且 size 很小,非常的小,對於網頁的下載時間沒有什麼影響。重點是,讓我又忍不住小小玩了一下 CSS~
兩年前,進入太極影音工作,那時的心情很複雜,興奮又不安,腦子裡想到的,除了那些人生與工作規畫什麼之類的外,就只知道工作內容會和電腦圖學(Computer Graphics)相關,但究竟會是些什麼,則全然不曉得。
工作帶來的最大影響之一,是得重新去認識去學習 Linux。過去使用 Linux 的經驗,僅僅在於架設一些服務,寫寫網頁,架個 BBS 站,挺多就是我的碩士畢業論文程式,有一大半以上是在 Linux 上頭開發與執行的,除此之外,就沒別的經驗了。使用 Linux 開始工作後,要解決的最大問題是:使用哪種文字編輯器來完成你每日工作內容。
如果你說,你在 Windows 下寫程式,那使用的編輯器不外呼 Microsoft Visual Studio、Delphi、BCB 之類的 IDE,這些工具非常強大,功能不是一個單純的 editor 所可以比擬的,很巨大(可以從安裝時間得知他們有多麼的巨大)。於是乎,一開始也在找 Linux 下的類似替代方案。總共試了 Anjuta、KDevelop 和 Eclipse。這些工具都很厲害,擁有非常多的優點,而且還一直有新版的推出。
然後,我最後還是選擇了最笨,最不花悄的 Vim。
前一陣子,yglin 在問說有什麼推薦的 editor,於是我給了他一些清單,剛剛想到,就順道把自己學 Vim 的過程中,看了哪些文章一併整理列出來好了。
大家來學 Vim 一個歷久彌新的編輯器 紅塵一隅間拾得 » vim Vim Introduction and Tutorial - IMHO 讓你的vim能夠查看函數列表 無聲無息 » Vim Tips vi/vim 圖解鍵盤指令
我就讀台灣資訊多媒體研究所時,認識了一位有趣的人 Edward,他這兩年在美國的 MIT Media Lab 深究,心血來潮或是怎著地,還跑去 Harvard 修了門電影還什麼來著相關的課程,應該就是和拍電影有關的吧。然後重點是,他拍了人生中的第一部記錄片,聽說每天剪接到隔天天亮,然後吃個飯,走走路,就繼續剪。
據說,看了他這個記錄片的人,一定要留點言,發表點想法什麼的。所以我也在此幫他宣傳一下,大家有空的,可以去抓他的記錄片下來看看,回個言,順道交個朋友。
PS. 我好像還沒看完的樣子喔~
使用 GNU 工具作為軟體開發基本工具, 是一位在網路上,代號叫 Tasuka 的台灣人,以 Firefox XUL 的格式,寫的一篇落落長的簡報。這份簡報,據說只能在 Firefox、Mozilla 之類的瀏覽器上,看起來才會是正常的。(意思是說,使用 Internet Explorer 會不行)
這是一篇寫得很棒的簡報。打從一開始先介紹什麼是 GNU,對於 Free Software 用淺顯易懂的方式解說,接著提到 GNU 與 Linux 的關係(當然,在這之間帶到了 UNIX 的東西與歷史),接著開始進入主題,講解在 GNU/Linux 下的開發環境與工具,並一一解釋,非常的簡要而精確。像是 gcc/g++, ld, as, autoconf, automake, lex/yacc 都有介紹到,甚至 Eclipse, Anguta(好像忘了也很有名的 KDevelop)等 IDE 也都有介紹到。不過在介紹這類 IDE 時,也許應該多給幾張圖例和功能表 :)
接著我覺得這報簡報最有價值的,在於它的 Support Libraries 這一章節,裏頭介紹了不少有名的函式庫,讓 GNU/Linux 下的開發人員,懂得找到需要的「巨人的肩膀」。
最後補上簡報裏頭,提到的 GNU 精神:
The freedom to run the program, for any purpose (freedom 0). The freedom to study how the program works, and adapt it to your needs (freedom 1).
非常的開心,剛剛無意間逛到這一篇 日本UI之神-Takeo Igarashi。
Takeo Igarashi 是我碩士指導教授之一,陳炳宇教授,的口試委員,他非常的年輕,非常的優秀。那篇「日本UI之神」裏頭寫的 SIGGRAPH 2006 會場,他得將上台時,我正在會場聽。感覺他好年輕,很日本人樣,很瘦,但還挺活潑的(不過這可能是練習了很久,為了表現出活潑自然的樣子給老外看的吧)。
我第一次知道他的名字,好像是在 1999 或 2000 年,在當時昱泉國際的技術長 kevin 那,看了他在 SIGGRAPH 發表的論文(Teddy 那篇)的時候。那時覺得他好神,這麼年輕,就想出這麼酷的點子來,而且還上了 SIGGRAPH,實在好崇拜。也是那個時候,我決定朝電腦圖學發展,然後就開始接觸 game programming,認識了林一鵬教授,遇到郭秉和奕先他們,組了 Brilliance Studio,不過那是另一個故事的事了…
如果大家有空,推薦去玩一下 Takeo 的 Teddy 喔,真的很有意思的一個東西 ;)
PS. 裏頭同時提到入圍 SIGGRAPH 2005 Animation Festival,台科大學生全明遠的動畫短片 Cubic Tragedy。
PS II. 而且還提到去年 SIGGRAPH 2006,交通大學的博士生-蔡侑庭 與他的指導教授教授-施仁忠教授,發表了一篇 full paper,據多方消息指出,是台灣的第二篇 :)(我在會場時,有和蔡聊了一下,他是一位非常客氣且專業的研究生,祝他繼續發表更多更棒的論文~)
最近因為某些原因,好一陣子沒有畫人體素描了,搞不好是好幾個月了,所以也一直沒啥東西好放上來的。
前一陣子 Lea 整理了一些他的作品,放到他的 blog 上,看了後,嘆為觀止。雖然說之前在公司看他的作品時,就已經知道他畫得很棒了,但是看到他整理出來的畫,還是忍不住會發出「哇…」。
我覺得挺有意思的,也許,畫畫,或說是創作這麼一回事,是的的確確需要一些時間的累積,再放進自己的感情與看法的一個過程的吧。
好好整理一下 素描回顧
同事寄來一封信,裏頭交相比對了在公司上班與在監獄作牢的差別,相當的生動和…機車,哈。
項目 監獄 公司 大部分時間,你都在一個 8x10 呎的空間內 大部分時間,你都在一個 6x8 呎的堅格內 一日三餐,準時進食, 完全免費 進食不定時,餐數不一定, 自己付錢 表現良好可獲休假 表現良好可獲更多工作 守衛為你開關所有房門 自行開關所有的門 遺失職員證或忘記密碼 將被罰款數以百元計 擁有獨立廁所 使用公廁 親友可探望你 辦公時間不容許私人事務 所有費用由納稅人支付, 不用工作 稅金由工作的收入扣除 以支付公共開支,如監獄經費 麻木不仁的獄卒向你施壓 管理階層的手段更毒辣 太多空餘的時間, 可做運動健身 絲毫沒有自己的時間, 有損健康 離開監獄代表重獲自由 離開公司則前途茫茫 我真的覺得,這張比較表非常的機車…非常…非常……
RenderMan 是什麼?直覺反應會覺得,它是 Pixar 這個動畫公司所研發出來的一套 renderer,算是現在電影特效與 3D 動畫業界,最舉足輕重的軟體之一。
其實呢,RenderMan 並不是這個意思…
RenderMan 這個名詞,因為大家誤用的關係,光是單講 RenderMan,它代表的意義可以有很多,而且每個都還非常的不一樣:
The RenderMan Interface Specification (RISpec)
在這裏,RenderMan 其實只是一個檔案的格規定義,就像 HTML 的其中一個意思,就是指網頁裏頭可以使用的語法的定義。遵守這個定義的檔案,一般副檔名都是 .rib,取其 RenderMan Interface Bytestream Protocol 的縮寫。是一種檔案,這個檔案可以看成是 renderer 與 3D scene software 之間的一個橋梁。簡單來說,可以把 RIB 想成是 Maya, 3DS Max, Houdini 與 renderer 之間的溝通格式。
RenderMan Shading Language
定義了寫 shader 的語法。現在的 Cg, HLSL, GLSL 都算是它的晚輩,很多地方看得到學它的影子,而且,因為 Cg 這類 shading language 都是給 GPU 用的,所以限制來得比較多。
PhotoRealistic RenderMan (PRMan)
全世界第一套實作出來,會吃 RIB 然後算出圖來的 renderer,由 Pixar 研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