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8 是週二,於是用掉了工作一年所換來的七天特休的一天:
日期:2006/02/27
假別:特休
理由:休息充電
一連四天的假期,什麼都沒有想要做的,也的確是整整四天都待在房子裡頭,餓了吃,累了睏,聽聽音樂,看看書(喔,對了,我終於跑去天瓏書局買書了),和看了吉屋出租(Rent) 。
房租:理想與現實;愛情:愛男愛女、愛人的同時想保有原有的自我、愛滋與愛的勇氣;生活:愛滋與毒品、寫一首歌與小野貓鋼管秀、波西米亞精神與資本主義…這是一部看了相當令人愉悅的歌舞劇電影版。然後最棒的是,現在還可以聽到它的電影原聲帶 :D
這幾個月來,陸陸續續地和影音格式與轉檔奮鬥了好多回,雖然已經處理過了雜七雜八的問題,但仍然覺得心裡非常的不踏實。畢竟有些問題還是無解,然後其餘被解決的,也只是經過多番測試而得,但還是難保之後不會發生狀況。 問題常常是圍繞在如下幾點:
轉出來的 video 格式,是否可以在我所改寫的 PicMon 這個 media player 上,很正常的做到往前或往後的單格播放 (step-by-step (frame-by-frame) forward/backward playback)。 Adobe Premiere 要能順利 import。 Avid 的 Media Composer 要能順利 import。 video 的品質要好。 因此接觸了 mplayer, vlc, transcode, ffmpeg 等啦哩啦喳的玩意兒,感覺 video codec 的世界好複雜。
TMC:打開電腦,然後就這樣給它放著,也沒有在用,就跑去電視機前看我的棒球了。
scott:打開電視,用 TV box 切著交替看。
Jin:我也是打開電腦也,然後也不一定幹麻。MSN 可以一聊就是一個多小時的吧。
LuLu:嗯…我回家是幹麻呢,想不起來。啊…是量體重。
Drake:我也是一回家就打開電腦也…( 然後就不曉得要說啥了,說我都在看有的沒的技術文件,好像科學怪人似的@@)
最近公司來了一位華人,職責是目前這個案子的美術總監(Art Director),年紀快四十了,講話很快,犀利,感覺起來做事會很有效率,或者應該說,無法從他的身上感受到那種「慢慢工作,偶爾東摸西摸一下」。這 感覺很微妙,好像這一年來接觸過,在國外工作很久的人,都會有這樣的氣氛,不過也有可能是因為他們都只待個兩三個禮拜,目標明確的關係?
我仔細觀察了自己過完年後至今的工作行為,發覺到幾點:
還 沒有很搞清楚私人興趣和工作的分野,於是會在兩個任務之間,或是中午的半個小時,跑去玩一些像是 Drupal 這個玩意兒,注意 AJAX 的新技術,或是研究一下所謂的網站設計(Web Design)。雖說是閒暇時間做的事,但也是很沒有效率的一種行為,與其說它是種研究,倒不如像是想暫時逃開手邊的工作氣氛,隨便專注在自己感興趣的事 上就好。 對於寫程式這件事來說,還是一樣有點潔癖。會因為想把幾個地方的程式寫得漂亮一些,於是多花上了不少的時間;或是自己假設使用者可能會喜歡的功能,就花上了一整天在上頭,因而把自己手邊被指派的工作給延後了。 現在比較沒有抱怨太極怎樣怎樣了。一來覺得抱怨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二來開始積極做些能讓自己與別人沒有藉口好抱怨你的事。 比較可以靜下來,好好專注在使用 Maya 做特效這件事了。這多少是因為眾多的大問題已經因為之前長時間的付出而解決掉了(諸如美術人員在使用 Linux 的種種問題、我們寫的一些軟體的 debug…等),加上現在心一橫,只要想好怎麼做到最好。 不管是 Teddy, David 或是 Chris,他們都是大我十歲左右的人,也就是說,十年後,我得拿得出與他們同樣值得驕傲的作品,再超越他們,這樣才對。
CSS功能索引式參考手冊
ZEN OF CSS DESIGN 網頁視覺設計の王道
MAYA進化論Ⅲ: 動畫設定與分子特效
上次去天瓏時,請人幫忙抄下了一張書單來,然後過了也不知道多久了,就是沒有真的把他們給買下來,大概是懷疑自己是不是真的會看吧。然後呢,今天又自己跑去天瓏了,在那待了好久,結果還是空手回來,不過這次不同的事,在捷運裡頭,拿出了借來的 PSP 玩起了麻將 ^^
前 兩者是因為自己的這個網站和一個叫 duo 的網站需要,最後一個是因為工作所需。說實在的,我還挺不喜歡這類「工具操作書」的,那種裡頭放買了一張又一張的圖,step by step 地教你怎麼操作,然後可能偶爾會有重點或關鍵藏在裡頭。這類的書,大宗應該就是 Office 系列吧。雖然說這類的書看起來很優(大量使用彩色印刷的結果),看著操作而出錯的機率很小(不過這也得看作者寫書時的功力了,有的書也是漏東漏西的,甚至 還放上參數錯誤的圖上去),但看完後會有一種嚴重的空虛感,覺得一本書就這樣結束了,然後我好像只是把它當成了理化實驗課本,一步一步照著作完而已。一想 到這,就買不下手。第三本書就屬於這類的。
雖然這麼說,但自己的 Maya 功力還沒有到達出神入化的地步,好像也沒有什麼好說嘴的喔。就覺得,要是以後自己出書,不曉得會有人想買嗎 @@;
從有幸進入台灣大學資訊工程系就讀開始,就覺得需要一個「稱職」的個人網站,那時還不清楚是要怎麼個稱職法,頂多就是想滿足自我表現慾,但又在現實生活中沒有什麼機會好表現的,所以把這個念頭轉嫁到網路上來。隨著資訊的快速發展,愈來愈多的資訊趨勢(Ptt2 的個人板、無名小集的個人相簿、Flickr 的 album set、blog 的大盛行…),趨使著懶惰如我要實際地搞個東西出來。
進入台大資工所多媒體研究室後,認真地弄了個個人網站出來了。
記得那時很迷 Wiki,所以挑了個簡單易用,且又有台灣人在使用(所以有些資訊可以 google 得到 :p)的 Tavi 來建置整個個人網站。那時的重點只有幾個:
放上在資工系所這幾年參與過的,可以被歸類為 Project 的頁面。內容有學術上的、打工時寫的、個人參與過的活動等,都是有動到那個「藏在左腦深處的資訊腦」所誕生的產物。 在頁面的最上頭加個 FIGlet,產生有變化的 DRAKE 文字。 放一些喜愛的網站連結。 來太極工作後,開始了一邊看電影一邊隨手寫點什麼的過程。 就這樣,經營了兩三年,直到開始到 blogspot 上開了個人 blog,事情開始難以兩全了起來。花時間在 blog 上,加上在太極還沒有什麼值得公開,而且也可以公開的 project,於是重心都跑到 blog,連 bbs 上的個板都冷落了。於此同時,我興起了出書的念頭。
因為意識到在太極影音的工作,都會一直繞在 Maya 上頭,而我們又是被稱為「擁有聰明頭腦與資訊背景的 RD & TD」,光是玩 Maya Embedded Language (MEL) 就有數不清的經驗與成果了。同時,發現到 3D 部門一些專精使用 Maya 的美術天才們 ,裡頭有人有興趣想學習使用 MEL 的威力來增進他們的工作效率與創意,但苦無門路,且門檻對他們來說也高了點。算了一下,隨著時間的經過,總計會有 7 位 RD 人員常常使用 MEL,不如就集合大家的力量,出本書吧。
為此,建置了另一個網站,同樣是個 Wiki,用來存放任何的心得與一閃而過的經驗。當初因為大家都在摸索,要有效率的整理是一件很困難的事。這就好比一家正要從事某個新領域的公司,一切都 沒有規則,計畫亂糟糟的時期,要想弄出個功能強大的知識管理系統(Knowledge Management),有點困難。而 Wiki 的「隨便性」剛好是這個時期最好用的工具。
如今,覺得需要有計畫一點地來執行這個「出書計畫」了,也就把這個冀望,一同放到這個新網站上頭了。
建置這個新網站前,緊密地觀察了 Xaraya, Joomla(Mambo), Drupal。最後挑選了 Drupal,因為某些不知名、已經忘記了且也懶得再打字出來的原因。
第一次跟著 Scott 去畫畫,很 high,很刺激。坐著 Scott 的 Mercedes-Benz 230CE Couple(雙門車)從太極(南港)前往圓山附近的一間畫室途中,隨行的 Scott 和 Ann 一直說要怎麼放鬆,儘管去畫我看到的,我能畫出來的樣子就行了,不用緊張個什麼勁兒。Scott 還說,如果怕的話,可以多帶瓶水,或是兩瓶也可以,避免口乾舌燥。結果呢,我們遲到了十來分鐘,model 已經就緒了,我們一進去就趕緊找地方塞,拿起畫板,直接畫了,連臉紅心跳的時間都沒有,忙死了…還好有好心的伯伯說:今天有不少新生,所以一個姿勢就 20 分鐘好了。
因為隔了這麼久才把這些圖給 scan 起來,有點忘了當初畫的順序了,就有印象的排列一下好了。
這是最受歡迎的一張。
方型的屁股與像方糖的乳頭…
這一連兩張看不懂是正常的,因為真的畫不出來。現在想想,好像只要在一開始覺得「這姿勢好難,畫不出來」,然後那一張圖就算是失敗了吧。
個人蠻喜歡這張的。
突然想試試把上半身畫成方塊人,就像初學 Maya,用方塊組合出一個人型的樣子,挺好玩的。下半身卻又使用曲線,是因為覺得這樣的曲線很美,畫成方塊樣太可惜了。
大家看了臉紅心跳的畫之一。
^^;
臉紅心跳之二。
當天畫得最順手的一張。
紙太大張,無法一次掃進來。被歸類為臉紅心跳畫。
這一連兩張是用向 Ann 借來的毛筆畫的,感覺很有趣,很愉快。下筆,結束,沒有時間猶豫。
Scott 說這一張該有的都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