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ake's Weblog

1 minute read

在 Jan’s Tech Blog 上頭看到一篇簡易解說 Twitter,非常的有趣,這個影片製作得棒極了,用非常簡易的手繪圖卡,加上輕鬆的旁白,一下子就把 Twitter 介紹完了,看了這樣的介紹,讓我忍不住在想,是不是要好好用一下我在 Twitter 上的帳號了呢? 雖然最後的結論是「我太懶了,還是算了」,不過我還是忍不住想推薦這個影片一下。
很意外地,我在 dotSUB 上頭也看到了這支影片!!! 來說說 dotSUB 好了。
在 2004 年,鬼才導演麥可摩爾(Michael Moor)拍了一部華氏911(Fahrenheit 911)的紀錄片,描寫美國布希總統在 911 事件前後的行為,讓世人以另一種角度來了解 911 這個事件。有位叫 Michael(也叫麥可!!!) Smolens 的人在看了這部電影後,理解到這樣的紀錄片對於美國人的影響,他同時想到,那如果這些有影響力的片子被翻譯成不同的語言的話,影響力是不是又更大了呢?! 於是他有了 dotSUB 這個網站的計畫。
簡單來說,dotSUB 有點像 YouTube,讓人可以上傳影片,但不同的是,它讓人可以上字幕,而且是不同語言的版本都可以,有點像是我們常常會跑去射手網抓的字幕檔一樣,於是當你透過 dotSUB 在看一個短片時,右方有個字幕選項讓你選擇你想要的語言版本。同時,你還可以協助翻譯,提供不同語言的版本。
我一時興起,就試著翻譯了一下,呵~ 它的界面還挺簡單的,每一行有原文,然後下頭就有個欄位讓入輸入翻譯的文字,接著只要按 Tab 就可以跳到下一行繼續翻釋。同時,你並不需要一口氣把所有的文字都翻譯好,你可以只翻一段落,然後按右上角的 Save 存下來(或是直接按 Enter 也行),然後等你下次有空再來翻譯。又,它也可以是協同翻譯,也許你今天翻譯了 20%,然後就發表到你的 blog,這是有人看到了,也覺得很有趣,他可以立刻加入翻譯,於是他又翻了 20%,就變成 40% 了,然後就再看有誰願意接手…整個就是很 Web 2.0,有點像是 wiki 的作法,非常的有意思。
下頭是它翻譯的界面:
影片 網外聯結 Twitter 官網

華年 911 的介紹
dotSUB 官網

2 minute read

去年的年初(2007),我接了個 cirque 的案子,從小胖手中拿到設計,到切圖,設定寫程式有的沒的,最後雖然完成了,卻因為沒有處理好半透明圖的問題而小帶遺憾。同樣是在去年,時間改到夏天,與朝富合作,完成了行無礙網站 on Drupal,首頁上的 logo 也是處理了一陣子,最後透過 PNG in Windows IE 裏提到的方法解決了。
最近,我發現到一個很棒的模組:PNG Fix,它是一個 jQuery 的一個 plugin,使用它可以很輕易地解決掉 png 在既舊且笨的 IE 上頭的問題!!!(可以在 wikipedia 上頭介紹 PNG 的文章最後,看到一個 Internet Explorer incompatibility 的章節)
OK, 重要的事已經分享完了,而我也已經在這個網站上安裝了 PNG Fix,對於那些依舊是使用 IE 6.5 以前版本的造訪者,我已經可以,完全無後顧之憂地大量使用有半透明特性的 png 了,真棒。下頭,是一些與 PNG 有關的小故事,我覺得有趣的小故事…
PNG 的出現,可以說是 GIF 一手造成的。這說法很有趣也很怪,居然一個沒有生命的檔案格式,可以影響到另一個檔案格式的誕生!! 這是我想聊的第一個小故事。
GIF(Graphics Interchange Format,非常有魄力的全名) 是在 1987 年,由美國公司 CompuServe 發展出來的,然後接著 GIF 就因為搭上了 WWW 順風車,一路紅翻天,讓全世界一大票人都曉得有這麼一個東西(這感覺就像,全台灣人幾乎都知道有個叫大家電鍋的東西一樣地讓人興奮)。GIF 對一般人來說,就是它有透明色的支援,以及它可以是一段動畫,就這麼簡單。
有趣的是,GIF 使用到的一種壓縮技術:LZW,它的專利權握在另一家叫 Unisys 的公司上頭,但 CompuServe 在設計 GIF 時,並沒有想到這一點。隨著 GIF 的流行, Unisys 意識到要對於他們的專利做某種程度上的保護(也可以說是商業行為上的利益保護),於是有了一些公文發佈、行動…等,意思約略是「有使用到 LZW 這個技術的 GIF,如果你的網站有使用到,我們就有機會要求索取一定額度的權利金…」然後呢,全世界有一些人就瘋了(不過我猜裏頭很少有台灣人,因為我們對於專利這東西的敏感度似乎在當時還非常的低)…

1 minute read

為了回應 Jimmy, 阿翔, kid814 等人,同時也想試著寫個 Drupal 的模組來練習一下,於是有了這個 Thumbview Field 的模組誕生了~


幾個月前,我寫了篇「Drupal:許每篇文章一張圖」,目的在做出 Cool Hunting 網站上的視覺效果來,使用了 Computed Field 這個模組,搭配 htmlparser 來抓出每篇文章的第一張圖,然後再使用 ViewsImagecache 來秀圖。過程非常的複雜,容易出錯。幾個月後,有了這個模組,目的是在簡化整個過程…


接下來的全文,會有非常多的圖,請有心理準備。

1 minute read

不論是炎炎夏日,還是天殺地冷颼颼冬天,如果有個下午,你的 gtalk 或 msn messenger 那頭來了一句「要不要去路貓?」,那將會是件多麼愉快的事…
路上撿到一隻貓,距離我上回寫的那篇,已經是去年(2007)夏天的事了,好快,一個不小心,就要一年了~ 豹子長大了很多,變得非常的皮;阿鴻辭去原來的工作,全心投入經營與…放音樂;梅菌煮咖啡的樣子,愈來愈專業,好像達人(不過他好像變胖了…);整間店過了半年多的人來人往,多了不少人味(還有煙味),感覺愈來愈有意思了;在裏頭遇見的 zp 學長,原來還記得我,著實讓我感到意外…
如果,你剛好在看這一篇,剛好有天要去公館附近,剛好事情辦完後有段空檔,剛好獨身一人或三五成群,剛好想喝口咖啡;剛好想來點不那麼世俗的音樂;剛好需要一處可以有插頭有免費無線上網的地方;剛好需要找個地方落腳…那就去「路貓」吧~
路貓: 網站:http://db-db.com/loves/lechat/ 地址:台北市溫州街49巷2號(urmap) 幻燈片:http://www.flickr.com/photos/lechat/favorites/ 休息一夏

1 minute read

2006 年,Blender 的名字稍稍地在 Computer Graphics 學界與 CG Animation 動畫界掀起了一個不算小的漣漪:一個號稱 Open Movie 的計畫(Orange),完成了一部叫大象之夢(Elephants Dream)的動畫,正式地對外公佈與發行了。這個沒有使用任何商業軟體(Maya, Photoshop, Pixar’s RenderMan, Shake, …),完全由 open source 的軟體完成,正式在 SIGGRAPH 2006 大放異彩,讓好些人在 Blender 的攤位前駐足良久,同時也吸引了一些人參與了 Blender 的 birds of a feather,那時,我是這一群人中的其中一位…
2007 年的冬季,Blender 社群又有了下一個計畫了:Peach,又一個 Open Movie…
Open Movie 是個很有趣的想法。根據參與了大象之夢的 Blender 團隊的說法,「Open Movie」並不是單只是,使用 Creative Commons(CC,創用 CC)(有興趣的人,可以去看看 Jedi 的CC - 賦予與支配的權利)來發表製作好的影片而已,也不只是使用 open source 的軟體來執行製作而已。Open Movie 除了使用 CC 發佈,讓世界各地的人可以任意拷貝與編輯以外,製作團隊同時還把整個專案過程中的所有資料,包括角色(characters)、物件(props)、場景(sets)、材質(textures)、動畫(animation data)、燈光設定(lighting setup)、合成樹(compositing tress)…等,全數也透過同一個 CC license 放出去,讓其它人可以一窺製作的技巧與細節,同時可以拿去重製、用來教學、當作個人學習的參考對象,甚至是裏頭程式碼的取用…等。
Open Movie 是一個非常偉大的想法與計畫。
根據 Peach 官網上的 schedule,它們目前應該是進入瘋狂加班,日以繼夜不眠不休,趕在二月底前的 SIGGRAPH 2008 Animation Festival 的投稿。(很不巧地,太極影音也有一個要投稿的,一樣有一群人從 2007 年底一路加班過來,為的就是一個作品,一個自己可以覺得滿意的作品~~我雖然只參與了一小部分,但和大家一樣,非常地希望能上,加油!

1 minute read

太極影音的 3D 動畫長片部門(Feature Animation Department,名片上好像是這麼寫的),九成的機器是執行 Linux,週間的工作除了逛網頁、聽音樂、開 gtalk 打屁聊天以外,就是開著 Maya 幹正事了。我在猜,公司裏大部分的人,接觸 Maya 時,都是在 Windows 平台上的,於是乎,我們自然遇到了很多Linux 版 Maya 不適應症的案例。有些還有得救,有些就無藥可醫了。這一篇就是要指出那些我們覺得沒救了(或只是找不到解藥)的…一篇隨意聊聊的文章。
Maya 是跨平台的軟體,以前可以在 IRIX, Windows, Linux 和 Mac OS 上執行,而最早的版本,則是出生在 IRIX(SGI 上的一種作業系統)這個平台上的,後來才 port 到其它平台。那時 Maya 的圖形界面部分(GUI),是使用一套叫 Open Motif 的來處理。後來 IRIX 平台的 Maya 不出了,於是只剩下三個平台,其中 Mac 版的,常常是三個版本裏頭比較遜的,或是功能比較晚補齊的。這也許是因為玩 Mac 的人,只愛搞平面,不愛搞 3D 的? Windows 的話,因為全世界的軟體業,幾乎被 Microsoft 給侵略了,Windows 自然是大宗。但動畫公司因為各種原因(原因也可能是不詳),所以都是以 Linux 為工作平台。所以 Linux 版的 Maya 使用者,不見得比 Windows 版的來得少。

取自 Maya 8.5sp1(Linux 版的)的一張 screenshot,看起來挺正常的,似乎沒什麼問題。
第一個缺點是,Maya 的 GUI 和其它 X Window 的程式,長相上不和諧(Inharmonic)。

3 minute read

捎來一封信,信的內容只有一句話「Drake,有興趣嗎?」
信裏頭的轉錄內容,是來自一位 2007 台灣網誌運動會上,坐輪椅的朝富,他有個網站,自行使用 Drupal 來架設的(我猜一定是受了 Charles 的推薦的。Charles 嚴然是台灣 Drupal 社群的重要推手了),經過一陣子的調整與使用後,朝富決定延攬有 Drupal 架設與開發經驗的人來共襄盛舉,讓這個網站的開發可以更快速且多元些。
因為朝富他讓我見識到,原來人可以這麼地積極與活躍,活像個小太陽似的(這也許是為什麼他在網路上的 id 叫 sunboy),就連他帶來的行無礙生活網也是如此。於是,我決定投入這個合作案:這個使用 Drupal 來打造一個社群網站的合作案。
上頭這一張縮圖,是經過數次的討論與腦力激盪,得出來的網站設計稿。整個設計的概念由朝富、Naomi 和我三人共同討論,由 Naomi 使用 Illustrator 操刀完成的。朝富在設計這個網站時,想法非常的 open,想把很多現行的 web 2.0 的一些觀念與特色都作進來,像是 blog, wiki, trackback, gallery, news aggregating, gallery, single sign-on, …。老實說,一開始我是有被他想作的東西的量嚇到了,因為工作的時間不長,大約只有一個月,還好後來我們有決定出個優先順序來。
旁邊這張圖是他那時開出來的規格表。
網站的 layout 是三欄式網站。有別於一般網站,主要欄位被放到左側,而較次要的兩欄都在右側,所以如果從左側數過來的話,就是:main column, right column1, right column2。同時右側上頭還有個跨兩欄的「熱門活動」。這個網站設計有如下的幾個重點:
要讓網站以「社群網站」或「入口網站」的型式(community site or portal site)呈現,而不是像幾位寫手組成的共筆部落格那樣。同時,又不能像「新聞網站」(news portal,ex, udn)那樣地擁擠(我喜歡用文字牆來形容這類的網站),要乾乾淨淨地,有質感。 首頁上頭有個行無礙影像誌聯播,是個由智邦所提供的相簿服務,得用些方法把它撈出來好和 Drupal 作整合。 專欄作家是個重點,要把他(她)與其它文本給區隔開來。 最右側的四色區塊,他們的標題欄在區塊的最下頭。這一點和「一般標題都會在區塊的一開頭」的作法有點不同。 使用 Google Maps 把行無礙店家資訊整合進網站裏頭。 指標性參考網站是苦勞網。 四色區塊的標題位置 以上頭的這張圖來看,左邊是一般的區塊顯示的樣子,右邊是我們想要的結果,最大的差別在於標題的位置。左邊的區塊的標題是「最近瀏覽」,右邊的標題則是「身心障礙BLOG」,右邊的標題從最上頭跑到最下頭了。
舉個例子,一個區塊的 html 碼:

1 minute read

在找「永春二手市集」的資料時,發現了這個「妳的視界」的網站,它是個用 Drupal 作的網站 :)
它的首頁,使用了 Panels 這個模組,然後 Panels 裏的每個 page 是 taxonomy view 的樣子。不過它輸出的 html 怪怪的,會出現兩次 <html> tag @@

Recent posts

Categories

About

You're looking at Drake's words or statements. All opinions are my ow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