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搭 Scott 的車,從圓山回南港的途中,我們聊起了對 model 的看法,然後我直接說出:「我喜歡胖一點的女生,感覺比較好」,Scott 說他也喜歡,然後就接著說:
飽滿而不痴肥
纖細而不骨感
哈,說到我心坎裏去了。
不管這一篇海灘上的思想的背後實情是怎樣的,它讀起來都讓人覺得愉快得很~
剛剛在 wctang 那看四十工時神話,看了好久,一來有點看不大懂他要表達的意思,二來想嘗試找出他的四十工時與太極 RD 人員要寫的 Daily Report 的關聯。
太極影音的 RD 部門成員,依規定,每天下班前要花些時間(花多少時間就看你自己了)寫日報(Daily Report),最早是規定你把一天的的工作,以目的分類,然後每個分類再寫出用了多少時間,工作進度,或是遇上了什麼問題等,我之前都是以如下的格式寫的:
2005/11/04 Daily Report
PicMon debugging, 5hrs * 在繼續昨天的 trace 過程中,發現到原來總計有個 5 個 threads,分別是 decoder, demuxer, video output, audio output 和 interface,其中我要著手 hack 的是 decoder 和 demuxer。於是我先嘗試就 demuxer 裏的 avi demuxer 下手,實作 frame-by-frame playback。 Linux Deployment, 3hrs * 3D 部門安裝了 shake 的同仁,在使用 FileIn 時會偶發性地造成 shake 當掉,經過和 Satan 討論後,得知要從 nVidia module 下手解決。最後我們手動 make 了最新版本的 nVidia driver 就解決掉這個問題了。 後來因為我們進了 3D 部門,為了成為優秀的 TD(Technical Director)而努力,每個人被賦予了不同的任務,但工作性質也來了個大轉變。本來是 coding 時間比較長的我們,現在幾乎一進公司就是打開 Maya 一直到下班,Maya 使用時數大增,被迫得學習很多 Maya 相關的東西,諸如 Maya 有些什麼功能、UI 怎麼使用、怎麼利用 Maya document、它裏頭每個功能的參數的意義為何等。也因此,常常一整天下來無法寫出什麼有內容的 Daily Report 出來(相對於之前的 coding 來說),於是有人傾向於一週寫一次,有人是隔天寫等,Daily Report 的實質效應變弱了。
以前(算算,畢業也快兩年了也)在台大資訊系 多媒體研究室 電腦圖學組當研究生時,非常喜歡陳炳宇(Robin Chen)教授維護的 conference schedule,這個看似簡單,不過就是收集一些重要的 conference 的 schedule,然後弄個頁面而以,但對我來說卻意義非凡。因為這個 schedule,讓我隨時充滿了「玩學術研究,投論文」的熱忱。
Google Calendar 推出一陣子後,有天心血來潮,想說就把 Robin 維護的內容放上去看看,於是就有了這個 Computer Graphics Conference(XML、iCal) 出來,感覺還不錯,挺好玩的,而且有點小小熱血了起來。
ps. Google Calendar 的相關文章
這個網站使用 Drupal 的方式,算是很普通很簡單的,就目前使用的狀況做個記錄:
系統是使用 Drupal 4.7,一路從 4.7-beta 過來,等了好久,總算愈來愈好用了。選 4.7 的主要原因就是它的 free tagging。 Theme 使用的是 meta,不過本來是用 Box_grey_smarty 的,但是呢,其實更早是要用 CivicSpace Theme 的。 試過 Flexinode、CCK,不過一直沒拿定主義要用哪一個比較適合,CCK 是後起之秀,好像比較好,但我一直沒有花時間去了解倒底好在哪。 WYSIWYG editor 部分,使用了 TinyMCE 和 FCKeditor。兩個都不錯用,但主要在於與圖片的整合方面。 圖片上傳,上傳檔案,一直是我非常關心的一件事,試過 TinyMCE + image + img_assist、FCKeditor + gallery2 + g2Bridge,最後採取了 FCKeditor + gallery1。 給 meta 加上了 Lightbox JS v2.0。不過最近非常關切 ThickBox 的動向與發展中,如果它擁有 image set 的功能後,只要我再給它加上 Lightbox Plus 的功能,就算是非常完美了。 打開了 Trackback,不過因為這個網站還沒啥人氣,好像還沒啥用途。
Geek 這個字眼被發明也不過是這十年內左右的事,但卻被用得非常的頻繁,某種程度上來說,當你被說是一位 Geek 時,算是一種對你在電子產品上的了解與熱中的一種稱讚,不過也因為它太「電子產品」導向了,所以一直以來,都和花起錢來十足的小氣鬼的我沒有什麼瓜葛。
Wikipedia 上給 Geek 下了不少定義,我覺得第一個定義非常的傳神,也普遍化得很:
A person who is interested in technology, especially computing and new media. Comparable with the classic definition of hacker. (Late 20th century and early 21st century.)
它的第二句相當有意思,好像要把 Geek 和 Hacker 拉扯上點關係,雖然不明確之間對關係是怎樣的,但如果簡單來說,Hacker 是大眾會覺得他們神乎奇技的電腦(也不見得就要電腦,只要是數位和類比訊號的東西都行)資訊專家的話,那麼 Geek 就是普羅大眾都有機會做到的電子產品專家,因為電子產品不過就是一些規格(spec)上的不同、設計感的呈現、使用經驗談、同質性或同價位產品間的比較與產品可能的改機或拿來做其它用途的方法等。而 Hacker 玩的就是一些比較硬的 spec,可能是 api 或電子訊號的意義、通訊協定(protocol)的使用、程式撰寫或反組譯、使用最新最酷的網路程式來達到一些很酷的事。不過 Geek 和 Hacker 接觸的玩意兒都是日新月異這點,倒是非常的相像的。
想建置這個 drake.csie.org 已經一年多了,最主要是在服國防役的那三個月役期中,那時滿腦子的 CMS、blog、wiki、…,然後現在使用 durpal 搭起了這個網站,偶爾就東改改西改改,其實不過就是:
滿足自己一直有在 coding 的事可以玩,而且要有點新鮮,有點有確,最後的成果可以拿得出來給人看。 持續一直玩 CMS,然後把它拿來做 duo 的下一版,很讚很好用,一定要很好用,而且要很好改的網站來。 因為有網站,就得有事沒事寫寫東西,這算是一種消極到不行的創作趨動力嗎? 不管怎麼說,希望這台機器不要又當了,不然我會很傷心的。
這次是一位帶點陰柔的男 model。
第一張,覺得滿腦子的不習慣,可能因為是第一次畫男 model 的關係吧。箭頭指的地方是覺得畫得非常失敗的地方。
model 靠在牆邊,姿勢有種「因為無力而靠在牆角、不想動」的樣子,不過頭一個不小心,被我放到畫紙外頭去了。
屁股變大了,不過這樣挺有趣的,有男生的上半身與女人的下半身。
很瘦很瘦吧。開始嘗試 Scott 的「抖抖筆畫法」。
整個身體扭轉了將近 180 度,高難度的動作,左腳算是失敗掉了,身體也被拉長而破壞掉了比例,肋骨…我看到的感覺就是那樣。
很認真的畫了起來了,應該說,慢慢可以靜下來畫了,於是在腳掌和手掌的部分花了些心思,頭也是不小心畫出去的,實在很抱歉。這一張是先畫下半身開始的,原本打算先避開「上半身壓在兩個枕頭上的樣子而採取的畫法」,但比例一個不注意,上半身就愈畫愈大了,導致一個手掌比一個腳掌還來得大,有點像卡通人物裏的「上半身很大,下半身小小的,肌肉派的那種角色」。很喜歡手掌~~
當天最難的姿勢之一。這一位 model 很敢也很願意擺很難的姿勢,常常不是扭曲就是一團,要不就是拿個雨傘、跪著或蹲著,是到目前唯止,見過姿勢最多變的一位,不過也因此苦了我了…我先使用很輕的筆觸帶出整個人的形體(一個圓頭,一個大弧代表脊椎彎曲的樣子),然後再開始把感受到的線條給畫上去的。
我很喜歡的一張。
也很喜歡。
覺得是當天最棒的一張吧。
哈,亂七八糟,什麼跟什麼呀。
半盲畫。
這台機器又死當了,很奇怪,聽網管說是 kernel panic,讓我有點訝異,畢竟這是一台重灌過的 Linux(Debian 4.0.2-9),就這樣無聲無息地當掉,有點詭異,我嘗試檢查了幾個 log 都沒看出什麼異狀,不過我多少懷疑是我漏看了哪個 log。
無聲無息的當掉,讓人覺得有點不安~不過還是非常感謝網管。
說實在的,我不大了解 blog 的一些東西,像是什麼引用(trackback?)、創用CC(Creative Commons)、Rss…等,我都只是略知一二,或是只是比普羅大眾來得了解一點點而已,不過那也只是因為過度頻繁地使用電腦的關係。然而剛剛讀到部落格之間的引用:關於比喻與版權的一點思考,覺得寫得很棒,說得很好,還挺認同這篇的說法的。以前在 ptt 服役站長一職時,每天的例行工作之一,就是處理一些 user 之間的紛爭,其中不乏一些如下的狀況:
甲想要申請看板名單,好把乙給踢出他的個板,因為乙會在看了他的個板後,對甲造成一些困擾。(ex, 舊情人、情敵、不熟卻要裝熟的路人、過去式的同學,但他很八卦,會到處散播歡樂散播八卦…) 甲想要申請隱板,因為有人亂引用他寫的文章,導致他的生活受到一些引響。 甲在沒支會乙的前提下,隨意引用乙的文章,而且還加上了一堆個人看法,導致乙怒了… 就像那篇文章裏說的,「公開」與「公共」是有分別的。在不確定自己的行為是否會引響到他人的前提下,也為了給這個新開章的網站有個好的開始,要引用別人的發表前,還是多花點心思支會一下原作者,感覺禮貌多了。
題外話,我得加把勁了,這個網站其實內容應該不是這樣的,但又動作太慢,常常用了比較費時的方式在玩東玩西的,導致只被當成一個個人 blog 來看待…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