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imation
去年的 Siggraph 2010,我印象最深刻的,就屬一個 Open Source 的論壇(panel)了,裏頭聚集了來自 Sony Pictures Imageworks 與 Walt Disney Animation Studios 的兩位 CTO(Rob Bredow, Andy Hendrickson),來自 Industrial Light & Magic 負責 OpenEXR 的核心工程師 Florian Kainz, Pixar Animation Studios 的主要工程師 Bill Polson(這是一位說話嚴謹而誠懇的先生)…等。途中還遇到一樣坐在觀眾席,關心此事,來自 The Foundry 的 Matt Plec。除了 Open Source 界的常客 Blender Foundation 以外,那年的 Imageworks 還推出了 OpenColorIO(OIIO),這個讓我研究了好一陣子才發覺到,一個發展自 VFX studio 大咖的 color pipeline,是多麼的驚人。
Anyway, Siggraph 2011 接續去年的盛況,持續有幾個相關的活動進展著:
The Need for Standardization Within Global Visual Effects Productions Through Open Source and Open Standards Blender Foundation: Community Meeting Cortex Open-Source Framework OpenColorIO Meetup OpenSceneGraph 第一個活動將是直接接續去年那個 panel 的“第二回合“,一樣是 Imageworks 主持,少了 ILM, Pixar, Disney(我想,不是每家公司都有辦法每年來個 open source 些什麼,這幾乎是要當一份正式的工作來看待才有可能執行得好,而不是只是自個兒說說開心就行的事。),但有了新面孔 Digital Domain, The Moving Picture Company(MPC), RFX Inc.
原圖出處:Complete Nuke Hotkeys Sheet - Wallpaper 1920x1200px v1.0,字體其實非常的糊,到了不太能輕鬆辨識的地步,建議抓 PDF 版的回去印比較優。
PS. 為什麼 PDF 版的是歸類在 gizmo 類別,實在讓人搞不懂。這說明了,不管是西方人還是東方人,大家做事的方式其實都很混亂?!
Maya 2010 舊版 GUI 圖示
Maya 2011 新版 GUI 圖示
我真的比較喜歡黑沉一點的配色,即使只是一張 GUI 圖示,我也覺得灰底比白底來得優 XD
Best in Show Award: The Fantastic Flying Books of Mr. Morris Lessmore
Directed by William Joyce and Brandon Oldenburg
“The Fantastic Flying Books of Mr. Morris Lessmore” is a poignant, humorous allegory about the curative powers of story. Using a variety of techniques (miniatures, computer animation, 2D animation) William Joyce and Brandon Oldenburg present a hybrid style of animation that harkens back to silent films and Technicolor musicals.
Jury Award: Paths of Hate
Source: Every 3D Movie Ever Made, Now With a 2D Chart!.
Sony 這幾天,發佈了這麼一張 Every 3D Movie Ever Made 的 infographics 圖(直接點擊上圖,就可以看到大圖了,解析度 6000x1601, 檔案大小 1.5MB)。我稍為看了一下我出生的那年(1978),有部 Surf Girls 也,不曉得好不好看 :p
1950, 3-D 電影初次嘗試,3 年後告終,媒體宣佈失敗。 1970~80, 再次嘗試。 2003, 環球影城出了部 Shrek 4-D (Teddy Yang 有全程參與過) 2004, Polar Express 試驗 motion capture + 3D,大成功。 2008/2009 Bolt 與 Avatar 點燃了第三次的立體電影,拭目以待。 從上頭可以稍為看出來,2010, 2011 這兩年,3-D 電影的產量,算是某種程度的大爆炸,與 50 年代的情況非常相像,換句話說,3-D 電影會不會成為一個固定的“表演“,應該是這兩三年內就會決定出個結果來。我的個人看法嘛,持樂觀態度,同時也希冀它可以成功,為未來的孩子們多一些好的平台與環境供其發展~
Elephants Dream (2006)
Big Buck Bunny (2008)
Sintel (2010)
老超人(Heavy Duty)是我很喜愛的一個太極自製作品,它簡短(約四分鐘)、節奏緊湊(有哪個動作片節奏很慢的?)、顏色飽合(水彩/油畫風格,再參雜了一點點的描邊線稿)、故事簡單易懂(跨國界,只單靠畫面就可以傳達訊息)、沒有語言的障礙(因為沒有安排 budget 請聲優)、沒有文化隔閡(超人雖然源自美國,但全世界的超人形象已經都被同化得差不多了)。
忘了說,它入圍過 SIGGRAPH 2008 與 SIGGRAPH ASIA 2009(其實只有入圍 SIG2008,SIG ASIA 2009 只是用了 Heavy Duty 的圖片在首頁上頭而已)Computer Animation Festival。
anyway, google 出了個 image search。閒來無事,想說把女主角(fat_woman)上傳上去做個搜尋,看會出現什麼。
實在是一點都不“胖女人“呀~~
你有聽過由一隻兔子來向你介紹什麼是 render farm,又它與 cloud computing 有什麼關係的嗎? 沒有的話,那你真的應該繼續看下去,因為真的很好笑…
在 Amazon, Google, Salesforce, Microsoft, IBM 等“人“這樣努力不懈地告訴世人,什麼是雲端計算(cloud computing)之後,接著是一群網路先知(Internet Pioneer)這邊 blog, 那邊撰寫短文,加上偶爾還發表了一些論文(Above the Clouds: A Berkeley View of Cloud Computing),連台灣的教授們也一路下海宣傳了,像佈道大會似的,這是場科技業都會想參一腳的世界趨勢。
那雲端運算與電腦動畫/電影產業有什麼關係呢? 可以 google 一下如下的一些關鍵字:cloud computing, render farm, hollywood, animation, … 但實在不是我感興趣而寫這一篇 blog 的目的,不高不低的。我在想的是,有什麼有趣,讓人看了會心一笑的 cloud computing in animation industry 的東西的?
Render Farm.Fi 是個奇怪而有趣的計畫,它邀請所有有電腦的人,當你的電腦沒在做什麼複雜的事的時候(上 FB 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貢獻你的一點點機器出來,供別人在你的電腦上算圖。還取了個有趣的名稱:Volunteer computing。
重點是,上頭這段宣傳影片實在太可愛了,加上不是美國腔,反而比較容易聽懂(因為說得比較慢?)。看完後,就算你對雲端運算與 render farm 沒啥興趣,也有某種大概個印象了 :)
另有一個與 render farm + cloud computing 有關的網站叫 bevyRender。
bev·y
A large group of people or things of a particular kind A group of birds, particularly when closely gathered on the ground 底層是透過 erlang 的平行運算平台來執行 bucket rendering,概念與那隻大白免介紹的差不多。就是網站遜多了點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