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y Python In Entertainment Industry?
View more Microsoft Word documents from drakeguan.
中文 3D/CG blog 非常的少,至少就我的了解是這麼樣的。事實上,網路上的中文網頁,除了美食、旅遊、八卦、生活資訊等以外,其它的內容都少得可憐,更別提知識性網頁了。拿資訊技術這個領域來說,因為資訊技術一直以來,大多數都是歐美起帶頭作用,加上英文是國際語言,是以第一手資料都是英文的。但並不是所有人都愛(接受!)英文的,所以很快就會有德文、法文、義大利文、日文…等的翻譯文章或發表出現,然而正體中文呢? 嗯…誇張點說法,這幾乎等得這個資訊已經成了世界潮流時,中文頁面才會出現。(最明顯的例子,就是 wikipedia 了,你上去看看上頭各國語言的資訊量,就可以感受到一點了)
3D/CG 的 blog 非常的少。(疑! 我好像剛剛才說過這句話的)但這是個我非常熱愛的領域,同時也是我投入的產業別。(太極影音的產業別是科技業嗎? 好像也不是,不過每次要填我的公司類型時,我還是不曉得要選啥吶~~)透過 Internet,我把我注意到的相關 blog,一一放進我的 google reader,有空沒空就去看看這些人又發表了哪些 blog。我很喜愛這個過程。
放上我手邊有的中文 blog,幫忙大家推廣每個人的心血,哪怕有的 blog 已經停機很久了,裏頭還是有值得挖寶的,而且,說不定這麼一推薦,原作者自個兒會熱血起來,多寫點什麼?!
cgTW
Hotball’s Hive
Hubman 3D實戰日誌
jack2335
Mars 5D’s Blog
MIDNIGHT CODER
Sketchy
vfx jimmy
小轉的OOXX blog
喬比幼稚園『動畫部』
喬治的部落格
我的媽呀
還是簡單些好
Teddy的部落格
Bruno的浮光掠影
銀狐 Silver Fox 的碎碎唸
CG Taiwaner 台灣人玩動畫
CHECHE Station
Heresy’s Space
.:小春天工作坊:.
SIGERIC’S BLOG
遊戲學(Ludology)
猴子靈藥 [Monkey Potion]
Geekmind
Ngan Lo’s Game Developing Blog
MAYA 每日一招
Quantum Quest 於 2009/5/15 於上海浦東展覽館舉辦的上海國際科學與藝術展中,正式向中國大陸與上海人民露臉。太極影音展示的主題有二:
需要戴眼睛觀看的立體劇場。內容分成三段,「NASA 科學家的介紹」「Quantum Quest Shanghai Trailer」「導演與 hollywood 影星訪談」以及偶爾會露臉的「Quantum Quest 影片片段」。 不需要戴眼睛就可以觀看到立體效果的裸眼立體屏幕(autostereoscopic monitor)。放映一小段訂作的 QQ Shanghai in autostereo,目的在吸引觀眾駐足,了解這個看起來有點酷的玩意兒,同時引導他們排隊觀看立體劇場。 我因為有任務在身,所以被安排能盡量在台灣多一些時間,然後在展覽開始的第二天才獨自一人飛往上海浦東機場:一方面準備兩天後的演講;另一方面是直接進駐展場,協助展場工作並見習一下與大陸人士的往來。整個過程從我 5/16 飛去機場,然後直達會場開始,一路待了快一週,最後以非常狼狽的模樣回來台北收尾。
到會場的第一天,正值週六,浦東展覽館擠滿人潮,我一到四樓的太極攤位,即被要求立即換上制服,上工。因為裸眼立體是由我帶領的小組完成的,所以老早在台灣我就準備了一下:1) 預想了可能會被問到的問題,2) 怎麼介紹給大眾這個有趣的玩意兒好讓他們順勢排隊去看 QQ 預告片, 3) 何時應該交換名片…不過一上工我就發現,有個小妮子表現得實在好到不行,突然間,我覺得這一週來,我可以只在旁邊觀察就好。這位小妮子就是阿寶。
阿寶看起來雖然生澀年輕,但卻非常懂得適時地走到觀看裸眼立體電視的群眾之前,從旁像導遊似的介紹起來:「現在看到的這個技術是裸眼立體技術,由台灣太極影音展出,內容是一部叫土星之謎的育教娛樂電影。現在請你先挑一個位置,如果覺得影像有點模糊,就往左或右移一下下,然後你就會看到很清楚的立體影像。這個設備最厲害的地方就在於你不用戴眼睛,卻可以看到很清楚且品質很好的立體影像。它的原理有點像是把人眼要戴的眼睛,拿給電視來戴,於是…」
另一位讓我嚇一跳的,就屬小朱了。
怎麼說呢,這個個頭高高,年紀輕輕的大四生,解說起與他的背景(文科)一點都沒有交集的裸眼立體電視時,可是整個就像在賣膏藥呀! 您瞧瞧,現在在您眼前的,正是這個世界上最最頂極的螢幕了,我們管這個叫裸眼立體電視。它怎麼個厲害哩,你來,我這就說給你們曉得。首先…
聽到這,我就覺得,我真的可以很輕鬆地渡過這次的展覽了。
上海市民非常可愛,怎麼說呢。我就遇到很多組阿公阿媽帶著孫子孫女來的,小朋友一看到這個立體電視,可樂歪了,整個就在亂叫。這時阿公阿媽就會問啦:「這個電視打哪買呀?」「幾多錢?」「五年後呀,我怕我等不到那個時候也!」「不是只要買這個電視就可以看到立體啦?」…
攤位的另一個重點是土星之謎立體電影。根據我從同事那得知,這個小戲院一開始整個不行,先是戲院外頭的布幕顏色錯了,然後是立體的效果不對,接著是放映的機器開不了機了…整個過程就是一團亂,當下駐場的 Chris 下令全數換掉,針對不同的問題一一做處理。這部分要感謝台達電子團隊等人的全力支持,打從一開始的打包,運送,投影機的贊助,機器一有問題就立刻想辦法掉出另一台來…很多,整個讓我們非常的感動。Chris 這邊說了個很有趣的說法:「這就是所謂的 content is the king 的待遇嗎?」
一場約莫 15 分鐘,一次進場人次控制在 40 個人左右(考量到座位有限),但因為我們不是那麼有經驗,不曉得上海人民的強悍與這麼高的好奇心,一開始每一場都人數爆掉,一場六七十至八十人是常見的,加上外頭有這麼多人在等(週末要等上四場,等於是一個鐘頭),壓力大到我們希望能塞愈多人愈好。
這時經驗老到董事長把我們幾個人拉到後頭做訓話,她語重心長的指出:「我們的目的就是讓看完電影的每一個人都留下好的印象,所以要把這當成一個服務業來看待。打一開始的進場,要懂得安撫進來的人,讓他們可以靜下來準備好看戲,這時要同時讓他們得知接下來要看的戲是啥,免得發生與心理預期的不一樣。看完戲後,更要好好安撫一下他們的感受,告訴他們,的確,15 分鐘實在很不過癮,有種莫名奇妙就結束的感覺,但是呢,這部片子會在今年的秋天,於上海與世界同步上映,全長是 45 分鐘…」
上了一堂課。的確是這樣,與其讓他們囫圇看戲,然後帶著非常不好的印象離開,這樣就造就了 80 張負面評價的嘴巴出去,還不如讓他們好好等上數十分鐘,然後再好好地給他們服務一下,讓他們有種賓至如歸,一來忘了先前等的無聊(同時還會覺得很值得),另一方面也真正地把太極影音與台達電關係企業的合作,做出應有的高水準表現來。
每一次的參展,從 SIGGRAPH 開始至今,受教了不少。
新聞稿:
台湾高端“裸眼立体视觉”亮相上海科技节 from 上海新聞網 台湾文化创意展品为2009上海国际科学与艺术展“增亮色”(图) from 海峽之聲網 上海国际科学与艺术展本周开幕 “世博科技"成亮点 from 新浪新聞 作品一:《土星之谜》 from 中國藝術設計聯盟 作品二:裸眼立体屏幕 from 中國藝術設計聯盟 国际科学与艺术展今开幕 不戴眼镜也能看立体影片 from 新聞晚報.
阿則前幾天寄來了上圖,是 Pixar 今年會上映的動畫 Up 裏頭的角色“Carl Fredricksen“(男主角?)的紙雕。實在不錯吶~
寫了封信去問原作者 Bradley 可不可以放在我的 blog,順道隨便閒聊一下,結果發現,原來這麼一張小小的紙雕,他花了 18 個小時…所以他本來還打算再做其它角色的,當下就打住了XD
Hey Drake,
I’m glad you enjoy my work. I definitely would not mind at all if you shared this Cubee Craft. Well first off, I’m a huge fan of Pixar’s movies, shorts, and overall great storytelling. I figured it’d be a nice tribute to them if I created a small piece from their upcoming film: Up.
1962年,電腦還處在有點古老,我還沒出生,無法想像得非常確切的年代。據說那時的電腦程式(有電腦軟體這種東西嗎? 搞不好沒有)是一疊打了洞的卡片,由一台讀卡機把這一張張卡片讀取進來,計算後,再以列表機印出結果來(印出來的應該不是洞了吧)。
A display connected to a digital computer gives us a chance to gain familiarity with concepts not realizable in the physical world. It is a looking glass into a mathematical wonderland.
Ivan Sutherland,這位被尊稱為電腦圖學(Computer Graphics)之父的人物,在他的博士論文“Sketchpad“中,展現了如下頭影片所示,這麼一個預見未來的系統。Sketchpad 是史上第一個提供一個互動環境,供操作電腦的人可以任意畫一些複雜的線條與幾何型的程式,它同時揭露了 3D、Virtual Reality(虛擬實境),它是史上第一個 GUI 程式。
我永遠都記得,在修歐陽明教授電腦圖學的第一堂課時,就被教授以他一貫輕鬆自在的說法介紹了這一位人物。Smalltalk 這個物件導向程式語言的創造者 Alan Kay 是他的學生;Gouraud shading 是他的學生發明的;Adobe 與 SGI 的兩位創辦人,都在他創立的公司待過…
當時崇拜他極了。
現在這個年代,HCI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大放光采,我在想,除了 3C 電子產品的蓬勃發展推波助瀾以外,HCI 開宗明義帶有“Design“的意味這點,對於想同時發展左右腦的人來說,是個非常致命的吸引力。於是我接著思考另一件事:
既然 Sketchpad 這類有某些劃時代意義的 system design/application 可以成為一篇博士論文,並且受到一定程度的尊敬與肯定。那麼,讓 PhD thesis 跳出“原創性“,“論文發表點數足“與“深入研究一個可能是很少人會關注的議題“的框架後,是否這種「嘗試做點夢,開發出一個會讓人眼睛為之一亮的程式」,也可以當作是一個 PhD thesis 了?
By coincidence, this video popped up from my browser, telling a story of Linux. A story about getting together through Linux. Yes, it’s weird to get touched by this stuff…
I + YOU + WE = LINU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