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ake's Weblog

4 minute read

2017.09,在那個平均氣溫 27~32 的盛夏台北,KKStream 辦公室有幾位來自 CNEX 的貴賓。
短短不到的兩個小時,立即的達成了共識:
雙方團隊在一週內,以最有效益的方式,在最小的範圍上,協力合作讓 CNEX × Giloo 紀實影音線上影展 上線。
因著這麼的一個合作會議,在這之後,我們有了個機會認識 Giloo 這個新興服務,
同時以接近第一人稱的角度看著它上線,一路到今天~




Giloo的命名,來自於閩南語「紀錄」的發音。


Giloo 的創立初衷是打造專屬於紀實影像的社群平台。
我們相信紀實影像與說故事的力量,如何從生產、觀看、流通與傳播等各個面向加大力道,
是 Giloo 所有企劃與產品的核心提問。



整個合作的需求與契機,緣由非常簡單:內容保護。

2 minute read

1998 年成立的 Streaming Media,是個專門報導影音串流相關資訊的媒體。
我們過去參加了三屆 Streaming Media West 以及一屆 Streaming Media East,就是這個單位主辦的。
官方的介紹,Streaming Media (如今)有以下幾個目標:



  1. StreamingMedia.com / 經營 StreamingMedia.com

  2. Exhibitions and conferences / 舉辦國際會議與辦展

  3. Research and publications / 做深入的研究與報導。

2 minute read

同行的 G 說得好,這部電影把前四場的對奕,導演是按「起」「承」「轉」「合」的述事方式鋪陳的。
有一開始李對電腦的輕忽而導致的驚嚇;接著的第二天對戰仍然覺得不可置信;第三盤時 AlphaGo 的神來一手;第四盤的人類大反攻。
電影裏頭,我們將看到不管是韓國棋院、現場的記者、韓國人民或甚至是 DeepMind 的工作人員對於李世乭的不捨而閉聲不語。
即使不懂圍棋,不懂人工智慧,也一樣能感受到整個氛圍的變化。



這是一部,你知道正在看的是一部紀錄片,潛意識會預期它會有點沉悶,因為它反映著某種事實,沒有太多餘的排演。但是,其實它是部戲劇性十足的電影。
這是一部看了絕對不會後悔,不看會錯失人類歷史上重要一刻的電影。
這是一部有 Fei-Fei Li, Eric Schmidt, Sergey Brin 等大人物的電影。
這是一部有血有淚的電影。


如果你剛好有這個機會,推薦去看看 :)



過去,李世乭是為他自己,為他的國家而戰。如今,他是為了整個人類與電腦一戰。


1 minute read

去年,來自英國 DeepMind 的 AlphaGo 挑戰了世界棋王,而且它真的贏了!讓整個世界關心起了圍棋。
然後就在今年初,在好朋友 Hajin Lee 的文章中得知,有一部講述整個 AlphaGo 與李世乭對奕的紀錄片
老實說,我並沒有去看 AlphaGo 的那幾場對奕,更沒有像同事(gxx, ixxxxxxd)他們那麼專注研究。
所以像是 Master, AlphaGo Zero 與 AlphaGo 的差別,技術細節,根本上改變了什麼,我還是一知半解。



但是呢!大學時期跟著死黨學圍棋的回憶;最要好的朋友 Dan 娶了一位圍棋職士;Hajin Lee 的文章介紹。
這就讓我好生希望能快點看到這一部電影。非常的希望能在台北的戲院看到!
不然,至少看是 CatchPlay, CNEX 或甚至是 KKTV 也想辦法去爭取個版權嘛~



最後,Hajin 留下了一段對於這部紀錄片很有意思的文字:



If anything could be added, I would include information about the primitive level of top Go A.I.s before AlphaGo, and more about professional Go players’ lives and pride, to provide more context for Lee Sedol’s pre-match confidence, and Go players’ changing perception of AlphaGo as the match advanced.




Ref:


1 minute read


二年前的這個時候,正式把整個網站從 Octopress 換成 Hugo,簡單記錄一下心得:



  • Hugo 真的很快!感覺其它的 static site generator 應該是很難與它匹敵。

  • 可以選擇的版型還不少,而且大部分都很簡明,版型對容易改。

  • 使用 bitbucket (or github) 搭配 Wercker 來做到自動發佈,真的可以很省事。只要寫好 markdown 檔 push 出去,就可以看到 wercker 上頭執行起相對應的 workflow,然後就是等著成功發佈出去了。

  • 租一台一個月 $5,最便宜的 DigitalOcean 機器來做 static apache hosting 即可。

  • 臨時想寫一篇 blog 的話,直接在 bitbucket (or github) 的網頁上頭,新增一個檔即可完成,連 vim 都不用開。( PS. bitbuket 的 source editor 還 ok )

  • Hugo 的 shortcodes 很好用,而且還可以自己追加或修改,讓產生的 HTML 更自訂化。

  • 可惜 Hugo 無法原生支援 AMP,因為它一篇 blog markdown 只能產生一個 html 出來,就算要 hack 它也有點麻煩。


雖然說,更省事更省錢的方式就是直接把 blog 給放到 github 上頭,但我還是比較希望多一點點自由度,多一點點隱私 :D

4 minute read

台灣資料科學年會 2017 的議程已經放出來幾天了,一直到這兩天才稍為有空瞄一下議程。
在強力擁銷員 陳昇偉博士 的熱情邀約下,KKBOX 集團一口氣貢獻了四個不同面向的主題,
兩個主題與人工智慧相關,另外兩個主題比較偏向資料科學。
搭著有點熟悉又有點陌生的臺鐵電聯車,在帶著幾朵雲的一片藍空下,
做點小功課,先單純的記下幾位講者名單。






似乎第一輪感興趣的講者,教授/學者/教育家居多。挺好的 :)

5 minute read

就如同 Paul Graham 的 Hackers & Painters: Big Ideas from the Computer Age 裏頭說的,
「這是個對科技阿宅最棒的年代,只要夠 nerdy,夠有想法,夠有生意頭腦,那就去創業吧。」


今年五月,KKV (KKStream & KKTV) 內部執行了一個 KKV Data Game 17.05
隨後的六月,毅然決定對外開放,搭上 PyCon Taiwan 2017 的順風車,辦了個 KKBOX Data Game 17.06
主辦人之一的 @ironhead 寫了篇 blog:Stories of KKBOX Data Game 17.06
而這一篇,打算以另一個觀點來聊聊這個 game 到底是怎麼樣的一個 game~



如果,我們把整個 KKBOX Data Game 17.06 當作一家 startup,會是怎麼樣的一回事?

3 minute read

趨使一件計劃之外的事,產生點意外的火花,最快的方法之一,就是辦一個活動了。


當全世界(好吧,其實只有一小群人)都開始瘋狂談論 AI, Machine Learning 時,
而你發現你們家的基礎建設還很不足,
有很多 data pipeline, data engineering 的事沒做好,
根本無暇去想那個什麼 AI (stuff or buzzwords)之類的…
又或者,雖然你們做了一些 data analytics,
也開發了些所謂的 recommendation system,
但認真想想,其實都還離完全的商業目標有那麼一段距離…


KKStream / KKTV / KKV 很不巧的,剛好也在經歷上述的狀況。
雖然我們有老大哥 KKBOX 可以咨詢,但基本功還是得自己一步一步來。
最最基本也重要的任務:1)組織資料團隊;2)建立資料認知;3)執行資料工程。
都無法假它人之手。



我們在(永遠都會)人仰馬翻的日常業務裏頭,啟動了一個小活動。


KKV Data Game 17.05




  • 人:所有 KKV 集團(KKStream + KKTV 2.0)的同事。




  • 事:根據拿到的,過去一段時間 KKTV 用戶的看劇行為與資料,預測(猜)用戶接下來會看的劇。




  • 時:05/04 - 05/11,僅僅一週。




  • 地:透過 Kaggle in Class 來舉辦整個比賽。




  • 物:使用 KKTV 的真實資料。



Recent posts

Categories

About

You're looking at Drake's words or statements. All opinions are my ow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