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ake's Weblog

1 minute read

Adventures in Animation 3D,一部 2004 年,IMAX 規格,全 CG 立體動畫(Full CG 3-D animation),由 Pierre Lachapelle. 擔任導演(Director)兼製作人(Producer)(他同時擁有 dna research 這家開發了 3Delight 的公司)。
動畫的內容,是講述一位 3D 角色是怎麼被創作出來的,從多邊型(polygons)、骨架(skeleton)、頭髮與衣服的模擬(hair and cloth simulation)到最後的動畫(animation),聽起來像是一部「教學光碟」,或是什麼「認識 3D 動畫」。
看了官網上頭的預告片後,真希望可以看到完整版~
下頭是我節錄自預告片中的開場白:
In the beginning, they were complex mathematical formulas.
Then, came to polygon.
The polygon became the boot.
And the boot became Slim.
But Slim wanted to be more than a bunch of polygons.

1 minute read

我所處的公司「太極影音」今年度(2008)的重頭大戲,是一部片名叫 Quantum Quest: A Cassini Space Odyssey 的動畫片,目前太極放出來的消息有:
1。海報一張(其實我不是很確定,這張圖能不能叫海報)
2。配音員名單
3。沒了 = =
不過你可以在 Wikipedia 和 IMDB 上看到它的名字。雖然說,其實並沒有多出什麼資訊來…只是想說,這是一個有趣,困難的動畫案子。至於那個In Large Format 3D,就留給你自個兒猜啦~

1 minute read

國寶總動員在 2007 年年初告一段落,本應該如此,原來的合作合約也的確如此。然後,在太極影音上層巧妙的安排下,原來只是一部 3D 動畫短片(fully CG animation),要在四個月的時間內,讓它變成 3-D 立體動畫(stereoscopic CG animation),合作的廠商之一,正是座落在新竹科學園區旁,工研院電子與光電研究所。
國寶總動員原來的規畫是一部片長約 13 分鐘、12 個 sequence、全數以 CG 軟體(Maya, RenderMan, Photoshop)製作、畫面解析度為 2K(2048 *1107)、畫面比例為 1.85:1 的動畫短片,主要(也應該是唯一)的合作廠商為國立故宮博物院(它們算是廠商嗎?)。
就我的個人觀點來看,製作這部動畫有如下幾個重要意義:
太極影音 3D 動畫長片部門正式成立,由公司的三巨頭(Teddy, Chris, Jeff)領軍,部門主管為 Teddy Yang。 3D 部門規畫了一年的 Pipeline,正式進入驗證與測試,參與工作人員 70~ 左右。製作過程,一路從最開始的故事發想、角色設計、分鏡、建模…到最後的燈光、合成與剪輯,全數在公司內容完成。是整個部門的第一個壓力測試。 將 RD 部門整個約莫 10 人的人力,全數投入支援,從環境建置(Linux working environment)、Pipeline 工具開發、RenderMan 技術的使用與導入到全力參與製作的 TD,一併包辦。同時,還包括每天例行性的動畫人員問題解決。 大量使用 RenderMan,在時間與品質的壓力下,把 ambient occlusion, sub-surface scattering, ray-traced reflection/refraction 發揮最大效能。 就在去年(2007)年中,因應 2007 年 12 月份的資訊展,新聞局(或是某個政治單位)提議合作,把「國」製作成 3-D(注意,中間有一橫線,意指立體電影),在「政治館」的攤位上播放。一來「國」片的內容與故宮有關,屬於政府單位,二來,使用 3-D 來呈現,比較容易讓大眾感興趣(相較於比較嚴肅一點的其它政府館攤位)。製作期約 4 個月,故事腳本與運鏡等都不變,重點放在「立體感」這麼一回事上頭。
為了製作上的需要,我們找了兩個單位來合作,其中之一就是工研院的電光所。電光所裏頭,有一些人在研究怎麼製作一種薄膜技術,使得一台很一般的 LCD 電視,經由他們鍍上一層膜後,就可以有能力播放立體內容了,這立體內容可以是遊戲、動畫或實拍電影。雖然還是需要戴眼睛(也是有裸視版本的,但品質不夠好),但已經可以非常地方便就讓人看到 stereoscopic 的畫面了,非常的棒。

1 minute read

這個週六(2008/1/12),據說,是立委的選舉日。討厭政治新聞的我(說是討厭台灣媒體的我也行),壓根兒不關心這麼一回事,但我卻為了一位老朋友的來信,決定週末回家時,去投個票~
看這醜陋的政治,不分中外,不分老少,不分男女,甚至連你的性喜好都不分…
以下是這位朋友的來信內容:
我寫這封信給你是來聊政治的.
寫封信來談政治好像是件很不該的事. 如果你不想看請跳過刪除吧, 並先跟你說聲抱歉,
開門見山. 我想建議, 這次立委選舉去投個票吧, 政黨不分區的那張票, 考慮一下投給綠黨吧.
綠黨不是民進黨喔, 他甚至不是泛綠(雖然很多人這麼以為).
2004年那次軍購公投的時候他是反對軍購的.
再重複一次 綠黨 不是 民進黨
早年, 十幾年前那個年代環保人士的確常和民進黨一起進行一些行動,
但1996年綠黨成立以來可以說跟泛綠陣營沒啥瓜葛.
台灣綠黨與其說是一個政黨, 大多數時候他更像一個NPO, 一個非營利團體.
只是他選擇了積極政治參與的方式來推動理念.
他也是台灣唯一一個國際政黨.
和德國, 瑞典等其他國家綠黨一樣,
他的主要主張關於更合理的資源分配與使用方式.
在我看來台灣的綠黨算是還算蠻注重合理性的, 不是偏激的環保主義者, 而只是想告訴更多人,
“我們的生活style 可以有另一種選擇”.
將其單項主張一條一條檢視, 當然還是不乏基進/激進的項目, 但整體來說還算相當合理.
更重要的是, 他對於政治參與這件事情的態度. 可以說, 進步而且健康.
多年的政治風雨讓我們對政治都有一種聽到就覺得討厭, 噁心的心情.
但對於公眾的事情, 要讓想法實現, 還是必須透過適度的參與.
當然參與不只是投票.
而綠黨身為政治場中的一個player, 算是很有品的.

1 minute read

在上一篇裏頭,提到了 Dan Maas 製作的 Roving Mars 裏頭,有兩隻 Rover,分別叫……ur……好吧,我承認我不知道他們叫啥。不過可以肯定的是,這是一部被製作來在 IMAX 放映,集「科學」「真實影片」「教育意義」與「全 CG 計算」的動畫短片,Dan Maas 也因為這部動畫而跟著走紅(不曉得這樣的說法對不對~)。
就在前幾週,在浩瀚的網路海上遨遊,企圖從裏頭找出更多與 NPR(Non-Photorealistic Rendering)的資料,然後從中歸納出更有趣的一些東西出來時(會想這麼做,是因為好友 Edward 曾就我參與過的「國寶總動員裏的嬰戲圖」這件事,提出了一些問題,而我卻一時回答不出來…於是想平時就累積更多這方面的想法),晃到一位叫 Stefan Minning 所開發的一些 toon shading 與工具網頁,輾轉得知他有製作一個,以 Roving Mars 裏的 Rover 為主角的動畫 – Bagel 2!!!
線上播放

1 minute read

2005 年的某個時分,仁瑋說台灣動畫界來了一位很有趣的訪客,他是 RenderMan 的專家,自己獨立(幾乎)完成了 NASA(美國太空總署)的一個動畫,他叫 Dan Maas。那時我沒跟去,因為怕生。隔年(2006),在 Boston 的 SIGGRAPH 會場,見到了 Dan。Teddy Yang 與 Chris Wu 兩個人積極地與 Dan Maas 商談合作事誼,那時我也在場。印象最深刻的是,這個美國人的中文怎麼說得這麼好!!!
2007 年,Dan 加入了我們的 RD/TD 團隊,故事自此展開…
聽說,Dan 在大學畢業(Cornell University)前,花了數年的時間,獨立完成了 Mars Rover 這部短片;聽說,Dan 的電腦圖學知識,幾乎都是自修而來的;聽說,Dan 小時候起,就由一位 Cornell 的教授教導電腦圖學了;聽說,Dan 學程式的方式,是靠硬 k Quake 的程式碼的;聽說,Dan 非常喜愛宇宙天文的東西,幾乎到了御宅族的境界;聽說,Dan 在計畫一種新的 pipeline,未來可以不用向 Pixar 買 RenderMan 這種貴死人的軟體的新方法;聽說,Dan 的中文也是靠自修的,花了四五年,就變得這麼好了;聽說,Dan 的 RenderMan 使用經驗,從很早就開始,使用 Maya 也是從 1.0 就開始用了;聽說,Dan 做完 Mars Rover 後,就自己開了一家工作室,接起了一些動畫短片來做…
Mars Rover 是美國航太總署(NASA)的一個太空計畫,探測的對象是火星表面,探測主角是兩隻 Rover – 一台有眼睛(camera)、有手與腳的小車子,整個計畫現在叫 Mars Exploration Rover Mission(之前叫 Mars Lander Mission),目的是去了解,過去可能曾經有水的火星,它經歷些什麼,發生了什麼,然後又是一個怎麼樣的環境。這兩隻 Rover 分別在 2004 年 1 月的某兩天發射,前往戰神火星。

1 minute read

2007 年就要結束了,我決定在這最後一天,做點有意義且有愛心的公益,表示我和一般人一樣,也是有憐憫心,不是一個只懂得電腦資訊的科學怪人…
朋友 Joann 家附近有隻狗,最近被主人棄養而送到抓狗大隊那了,狗媽媽生了八隻可愛的米克斯犬,頗是可愛,下頭是小狗們的認養 DM 的內容:
Money的故事…
兩歲半的Money是個稱職的好媽媽
她認得我們這些鄰居
並沒有因為有了北鼻
就緊張的攻擊人
餵她的北鼻吃罐頭時
她雖然飢餓
但會乖乖的聽話坐在旁邊
不和北鼻搶食
已經好久一陣子了
Money的主人連基本的餵食都沒有做到
常常看到她吃的是鄰居給的剩菜剩飯
嘴巴叼著巷子便當店給她的便當
平常很瘦弱
只有懷孕的時候是胖嘟嘟的模樣
每次她胖了
我都很難過 希望不是懷孕了
幾個月後 小北鼻狗誕生
晚上聽著鄰居小北鼻狗的叫聲
睡不著很心痛
但我真的不能做什麼
畢竟她的主人是個阿嬤(有些老人家的心態總是認為他們是畜生)
是為了小孫子衝動之下所養的米克斯犬
我的家人及鄰居的態度都很保留
大家在心中也許看不過去
但都沒有出面說些什麼
現在的Money和她的北鼻
在主人聯絡捕狗大隊之後
正在內湖收容所裡
等待一個開啟嶄新的生活的機會
希望在您的愛心守護下
聰明忠誠的她 和北鼻
終於可以知道
什麼是真的愛她的主人
而不是天真忠誠地還是對著棄養她的主人開心搖著尾巴
她可以乾乾淨淨的
就像其他幸福的狗兒一樣
守候著溫暖的家
等待主人疼愛的撫摸
而不是當外頭下個雨時
Money還需要敲著門
請主人開門
或者是躲在我們的公寓裡躲雨
對於Money 我有好多好多的心疼
在收容所的她
也許還想念著她的主人
也許還不清楚自己為什麼活動的範圍
變成只是個小小的籠子
面對這九個可愛的生命
請你們給他們一個機會
相信主人和狗狗之間
那互信互賴的情誼
將是你們人生中的無價之寶
聯絡方式
E-mail:anonym916@hotmail.com
Mobile:0922-069-358
黃小姐

3 minute read

2007/12/30,投名狀(The Warlords)
該死的,這是什麼大爛片,讓我在這個處處充滿歡笑的「佳節愉快」日子裏,在電影院裏一直掉眼淚。
這是部「桃園三結義」+「水滸傳 108 條好漢」+「中國版的英雄本色(Braveheart)」+「生不逢時,伸志不得法,過於死腦筋的龐青雲」+「硬是條漢子,靠義氣服眾山賊,真男兒性情的趙二虎」+「年輕的手刃刺客,大哥永遠是對的,膽肝忠心的姜午陽」…很難有機會看這三位不同性格的帥哥好演員合作的大戲,還好我是去電影院看的。
2007/12/29,不能說的祕密(Secret)
原本以為,這只是一部純愛電影,沒想到,裏頭還有特效,而且是一部拍得有那麼點日式的電影,溫度的話,像輕輕擁抱時,感受到的對方體溫。
我喜歡整個電影的燈光,室內的黃色基調的燈光,室外的清新尉藍,整個就是讓人覺得很舒服。
2007/12/23,I Am Legend(我是傳奇)
首先,這是我看過的電影裏頭,演員名單最少的一部了吧。其次,它的預告片真的剪接得很不錯,就像 Scott 說的,剪接這一門工作呀,只會讓作品愈來愈好,不可能比它原來的樣子差,是門讓人做了會很愉快的工作呀,最差的情況下,也還可以怪說,原來的電影拍得太爛了,導致無法剪出什麼比較讚的東西出來。
Zephyr 覺得,這是一部他不喜歡看的電影。我的話,是覺得還不錯呀,男生應該多多少少會喜歡一些的吧 :o
2007/12/20,Cars(這部電影有中文名稱嗎? 呵)
事隔許久,我總算看了這一部「當初覺得,會有點無聊的 Pixar 動畫」,真是好看吶…雖然說,這和一些 Hollywood 動畫片一樣,是一部勵志教育卡通片,而且故事裏的主角不是玩具,不是小得可以的螞蟻,當然不是人,更不是整身毛樣的動物…它是車子,所以所有擬人化的表演,就只是透過眼睛、嘴形和音調,但還是很迷人,很有… few。這點大出我想像的樣子,原以為會非常不有趣的,真是神奇。
Kyle 說,animation 是一種概念,不在於使用的工具,也不在於骨架的自由度有多大,它就真的只是一種抽像概念…雖然我還是不大了解他說的意思,不過我想 Cars 有做到這麼一點的吧 ;)
想看更多Volkswagens 化成 Cars 裏頭角色的樣子嗎? 來這就對了。
2007/12/08,貝武夫(Beowulf)[ˈbeːo̯wʊɫf]
Dan 說,這是第一部英文小說(兼詩),擁有非常重要的文化歷史意義,如今被拍成全 CG 動畫特效片,整個就是一個非常迷人的事件。雖然故事很簡單(一千多年前的人想的故事嘛),人物之間的糾葛與衝突也很少,但套 TMC 的看法,這是一部有特效、暴力、露點的電影,值得專程去電影院看。
我們看的是 IMAX 版的,抱著虛心受教的心態去的,然後呢,它的 stereo 效果真的做得不錯呢,可以讓我們整部片子從頭看到尾,都是 stereo,而不是像那個什麼 Harry Potter 在最後的幾分鐘,整個就是很過癮,而且頭暈的情況也還好,只有一下下,且也很少有鬼影,好厲害。
你如果問我,我看完後的感想,我想是「即使到了二十一世紀,英雄終究難過美人關,不管這個美人是天使或是蛇蠍美人…這應該是身為男人的我,一輩子要修的一門課吧」。
2007/12/05,聽風的歌(Heima)
因為這部電影,我週遭的人都一一有了 Sigus Rós 這個樂團的音樂 CD, mp3 了…衝著這一點,看到這一篇的你就應該去看這一場電影的…

Recent posts

Categories

About

You're looking at Drake's words or statements. All opinions are my own.